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党群工作 >> 工会工作 >> 正文

矿业与煤炭学院组织观看民族团结进步电影《海的尽头是草原》

发布者: [发表时间]:2024-05-28 [来源]: [浏览次数]:

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,进一步宣传传递民族团结进步正能量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、全面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,5月18日,矿业与煤炭学院第4期(中共内蒙古科技大学委员会党校第40期)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组织观看民族团结进步电影《海的尽头是草原》


影片根据“三千孤儿入内蒙”的真实历史事件改编,以上海老人不远万里来到内蒙古草原寻亲作为叙事视角,史诗般再现了那段永远镌刻在历史丰碑之上、流淌着民族大爱的共和国往事:上世纪60年代,新中国遭遇严重自然灾害,粮食歉收,上海等地孤儿院的大量孤儿营养不良,健康和发育受到威胁。在这一紧要关头,内蒙古自治区主席乌兰夫同志向党中央和国务实院主动请缨,把孤儿院的孩子们送往食物相对充足的内蒙古,本着“接一个,活一个,壮一个”的原则,将三千多名孤儿接到了大草原上,交给淳朴善良的牧民们收养,牧民们以博大的胸怀接纳并养育了这些孤儿,成就了一段民族团结、守望相助的佳话。

19日下午,各小组自行组织观看教育电视片《三千孤儿入内蒙》并交流研讨。

通过活动深深唤起了全体学员对这段艰难岁月的历史共情与共鸣。

学员李淋:故事中演绎的草原牧民朴素、善良、敦厚、热情,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,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,洒落在人世间,便是最美好的事。

学员张欣然:观看影片《海的尽头是草原》之后,我对于那木汗为救妹妹后离世十分痛心,但感触最深的仍是额吉和阿爸没有抛弃杜思珩,而是选择原谅她,可以看出来少数民族内心的淳朴、善良,也可以看出一家人对于“国家的孩子”的爱!

学员郭文松:看完电影我的感受是主人公这一生中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难,但她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和对爱的追求,虽然她是个孤儿,好在她遇到了善良的蒙古族人,让他感受到了亲情和友情,让她再今后的生活中不那么孤单。

学员王喆:草原上的额吉们悉心地照料这些“国家的孩子”。原本相隔千里,没有血缘关系,如今却骨肉相连、生死相依。三千汉族孤儿与蒙古族母亲之间,演绎了一个超越地域、血缘、民族的人间佳话。

学员刘铭:影片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民族团结、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。在新时代背景下,我们应时刻铭记党的光辉历程,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贡献力量。

学员张俊南:《三千孤儿入内蒙》是一部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深思的纪录片。它不仅记录了一段特殊的历史,更是一面镜子,映照出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善良与爱心。愿我们的世界因为更多的理解和关爱而变得更加美好。

学员全国斌:影片中的一幕幕动人的画面以“杜思珩”与“那木汗”的合二为一暗示汉蒙人民、乃至各族人民间“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”的意识,从而传递出了民族团结的历史痕迹与其现实意义。更加深刻的加深了我们对民族大团结的认识,在今后在思想和行动上更加注重传承和弘扬民族团结精神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学员段磊:“三千孤儿入内蒙”是中国民族团结史上的一段佳话,展现了各民族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互助精神。这一事件不仅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关心和支持,也为民族团结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素材。

教师学员他旭鹏:民族团结,在今天而言,是一种精神,是一种力量,是一种追求,意义更为重大,影响更为深远。这种追求不光上一代有,这一代人也要有,下一代更要有,做为内蒙古人民,我感动前辈的付出,我骄傲前辈的精神,我更要对标前辈的追求,坚定树立正确的国家观、历史观、民族观、文化观、宗教观,将中华民族精神深深融进的血液和灵魂,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。

通过影片的观看,各位学员得到了教育和学习,纷纷表示要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,自觉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忠实践行者和推动者,让“三个离不开”“五个认同”在心中深深扎根,贯穿于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,为民族团结进步贡献青春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