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
专业设置要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需要,并能根据变化灵活调整,具有鲜明的针对性、灵活性和适应性。专业名称科学规范,专业口径宽窄适当。
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准确,有明确的职业面向,培养规格表述清楚,并与目标定位一致,可操作性强。鼓励订单培养,满足用人单位需要。
支撑材料:
1、新增专业申报材料;
2、本地区相关行业、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分析及未来需求预测;
3、调整专业方向及确定新的培养目标的调研报告;
4、企事业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反馈信息。
二、专业培养方案
坚持就业导向原则,遵从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,围绕职业能力培养构建课程体系,确定培养方案。专业培养方案(专业教学计划)科学、规范,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,根据社会需求变化适时调整更新,并具有前瞻性,引入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教育。
合理设计课程体系结构,进行必要的课程整合和课程开发,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较大比例,以满足职业岗位对学生知识、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要求。
支撑材料:
1、专业培养方案(包括专业建设和各项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);
2、人才培养计划;
3、学生应具备的知识、能力、素质结构图表;
4、培养方案年度执行情况报告。
三、科目课程
科目课程教学大纲和实验实训大纲齐备、规范,体现就业导向、能力本位的思想,采用多种课程范型,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。以应用为主旨组织理论课程,以满足基本的职业能力训练为标准,设计必修实践实训课,特别是综合性实践实训课程。
重视教材建设,能够组织自编电子网络教材、实验实训指导书,满足实践教学需要;教材选用合理,注重时效性、先进性,优先选用省部级优秀高职高专教材及优秀课件。注重课程内容更新,及时吸收科学技术最新成果,课程形式多样。
支撑材料:
1、课程教学大纲(理论、实践大纲);
2、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技术课教材、职业技能课教材及指导书、多媒体课件。
四、教学过程
围绕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,严谨组织理论和实践环节教学,有完整的教学档案和教学管理文件。教学运行正常。各类课程均有质量、考核标准,并采取灵活多样考试形式。教师教学注重运用多元智能理论,注重因材施教,以学生为主体改革教学方法,进行多种形式的互动式教学,引入现代教育技术,广泛推广多媒体教学。教研活动开展有计划、效果好;教学监控得力,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。
支撑材料:
1、教学日历、教案、学生考勤表、试卷及试卷分析报告、教学总结;
2、实验报告、实训(实习)报告、毕业设计(论文);
3、专业教学研究计划、记录、总结;
4、学期专业教学质量监控报告(包括听课、座谈、检查教案、教学日历和教学大纲的符合度、教材使用的等方面的情况)。
五、职业关键能力与素质培养
职业关键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体现在专业培养方案和方案实施全过程,人文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素质教育讲座效果良好,积极推进职业关键能力与职业道德教育,塑造学生良好职业形象。
支撑材料:
1、专业职业技能证书的取得情况统计表;
2、校企合作实习、实训情况跟踪调查统计表;
3、人文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素质教育讲座开展情况汇总表。
六、教学环境
实践教学环境是高职专业教学环境特征的集中体现,用于专业实践教学的技术装备要先进,具备真实或仿真的特征,运行状态良好。实践(实验和实训)项目开出率有保证,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健全。校外实训基地运行状态良好并有保障机制。专业图书藏量、电子阅览室、校园网建设能满足专业要求。专业建设经费保障有力。
支撑材料:
1、年度专业建设经费申请表;
2、年度专业建设经费投入汇总表;
3、教学计划规定的实验、实习、实训项目一览表,实验、实习、实训开出情况统计表,对未开出的实验、实习、实训做出说明;
4、任课教师指导实验、实习、实训情况及背景材料;
5、学期采用多媒体授课的课程情况统计表。
七、产学研合作
产学研合作是专业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,成立行业、企业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是举办高职专业的必要条件。产学研合作要落实在专业设置、培养目标和规格制定、专业培养方案设计,课程开发、实训基地共建、校企人员互兼互聘、科技研发等方面,建立产学研合作、互惠双赢的有效运行机制。产学研的合作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:
1、在专业设置、培养目标和规格、专业培养方案设计方面的合作;
2、在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方面的合作;
3、在面向社会、行业进行技术培训方面的合作;
4、为企业解决技术攻关、项目推广方面的合作;
5、校企人员互兼互聘方面的合作;
6、教师承担/参与企业科研课题方面的合作。
支撑材料:
1、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的相关背景材料,专家聘书,委员会的工作计划、会议记录、工作总结;
2、校外实训基地协议书;
3、产学合作协议书、合同书、技术报告、成果鉴定报告。
八、师资队伍
专业师资队伍整体梯队结构合理,“双师素质”教师达到必要的比例。专业负责人知识、能力、素质符合专业建设发展要求。理论和实践教学骨干教师、教学管理人员、学生管理人员等配备齐全,并开展科研和教学改革研究。有一支数量稳定、生产实践经验丰富、学术水平较高的兼职教师队伍。建立完善的师资队伍保障机制。
支撑材料:
1、学期任课教师基本状态表(提供学历结构、职称结构、双师结构情况等);
2、学期专任教师科研和教改情况表;
3、教师培训进修和经费投入情况表;
4、兼职教师的相关背景材料(包括聘任合同)。
九、学生能力素质
学生达到培养目标要求的知识、能力、素质标准,计算机、英语通过规定的考试标准并有较好的应用能力,职业专门技术能力达到职业要求;学生社会实践、科技文化等活动丰富;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满意度高。
支撑材料:
1、英语等级考试成绩统计表;
2、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统计表;
3、学生各类比赛获奖情况;
4、专业近三年入学学生成绩、报到率;
5、专业近三年学籍处理情况;
6、学生社会实践、科技文化活动。
十、毕业生就业
建有适合高职学生的就业指导及心理咨询机构;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较高水平;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系统,能够及时反馈信息,调整人才培养方案;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认可度高。
支撑材料:
1、有关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的措施、实施方案及背景材料;
2、应届毕业生年底就业率统计表。
十一、专业特色
高职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要以课程改革为核心,在课程体系和内容、科目课程、教学方法手段、教学管理、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行突破和创新。在吸收和借鉴国内外高职教育改革经验基础上,从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出发,改革专业教学,取得标志性成果,提高人才培养质量。
支撑材料:
专业特色总结及其依据的综述材料